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肺疔。初生白皰,顶硬根突,破流血水,痒痛兼作,多生鼻孔、两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咳吐痰涎,鼻焮气急,此属肺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生于鼻者,治同鼻疔。参见疔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决明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介绍】:见周与权条。
见清·吕种玉《言鲭》。指月经,详该条。
①指五脏通应于体表的外窍。藏象学说认为体表孔窍无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与五脏相通应,故《金匮真言论》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灵枢·脉度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药引,详该条。
见《救偏琐言·放点证治准》。即痘疮见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