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劳诸方》。详骨蒸条。
出《南方草木状》。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即目内陷,详该条。
【介绍】:见倪维德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上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夺,指祛除。如湿热郁阻,腹痛腹胀,大便稀粘而臭,舌苔黄腻,用苦寒燥湿法。又如寒湿郁于中焦,胸闷,恶心,
【介绍】:见高斗魁条。
古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危重疾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也。……治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