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著作。十二卷。元末明初刘基撰。刊行于1541年前后。《多能鄙事》取孔子之言而名。为百科全书性书籍。卷四有老人疗方及老人养生之术。考其食疗方,大部分为录邹鈜《寿亲养老新书》之方。
见头临泣条。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SP1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足厥阴、阳维之会。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上0.7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另说“在腹结下二寸”(《针灸大成》);“在大横下三寸”(《医学入
即九转之丹,详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翼首草之藏语名,详该条。
补法之一。属缓补法。即用甘平和缓的补益药治疗疾病,多用于上焦久病、体质虚弱、病势发展较慢者。如心虚血少,惊悸失眠,用平补正心丸。
舌边白厚,中央有黑干苔通向舌尖。为脏腑实热炽盛之候,症见大热、大渴、烦躁谵语、便闭、咽干,宜白虎、承气合用,清热解毒攻下(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指手少阴心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指脏腑本气郁结所致的病症。《证治汇补·五脏郁症》:“有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暖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胆郁口苦热,怔忡不宁。”详心郁、肝郁、脾郁、肺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