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鼓

血鼓

一名单腹胀鼓胀之一。《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单腹胀者为血臌。”治宜活血行瘀健脾利湿,可用消瘀荡秽汤抵当丸,分消汤加当归、芍药、红花丹皮,去白术茯苓等。如内热目黄皮肤黄,宜用茵陈汤化瘀汤。本证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参见鼓胀条。

猜你喜欢

  • 迎西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虚受克之病。秋冬月发者多,治当补肝之不足,抑肺之有余。”

  • 佛头疽

    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

  • 经前吐衄

    病证名。指在行经期前,出现周期性口鼻出血的病症。详逆经条。

  • ①泛指五腧穴中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腧。”②指五脏之背腧。《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

  • 犬尾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狗尾草,详该条。

  • 百脉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 悬痈肿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三。即悬雍肿。详该条。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伤寒论》方。又名桂枝新加汤。桂枝、人参各三两,芍药、生姜各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 李长科

    【介绍】:见李小有条。

  • 积症盗汗

    病证名。《幼科类萃·诸汗治法》:“小儿无疾,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症盗汗,脾冷所致。”宜先服三棱散消积,次用益黄散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