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腹痛。详该条。②指胎漏。《诸病源候论》:“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阻。”
病名。喉风病之一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方用:朴硝、川乌、当归、牛膝、麝香、脑子、硼砂、荆芥、薄荷、甘草、葛粉、全蝎,为末,用清水泔调。春用菘菜汁调,夏用黄麦汁调。如不能吞,用豆腐切如棋子块,蘸药
证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又名烦心。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灵枢经》篇名。本篇因以讨论人体的四海为主,故名。篇内主要论述人体的胃、冲脉、膻中、脑四者,既是全身精神气血的来源,也是营卫气血、十二经脉汇合之处,故以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命名。并进一步阐述了四
下焦,指大、小肠、膀胱等。热邪郁结下焦,可见下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涩赤或尿血,甚则小腹鞭满拒按,狂躁不安等症。
经穴名。代号GB2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枢。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位于腹侧,髂前上棘前下方,当五枢穴向前斜下0.5寸处。一说“对章门直下七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和旋髂浅
见《岭南草药志》。为狗肝莱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通“巅”。即头顶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心脉……微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若脉而微,……其耳必鸣,其疾在巅。”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防风、炒酸枣仁、人参、当归各一钱,远志一钱二分,橘红、菖蒲、天南星(泡)、茯苓各八分,羌活、炙甘草各五分,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心虚惊悸,不能言。
①脉中的精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②出《素问·气府论》,即经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