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详见丁奚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症见肛门部有小肉垂下,甚痒,相当于直肠息肉或脱出的痔核。
阴阳双方矛盾斗争中,一方亢盛,导致另一方的报复,出现阴胜阳复或阳胜阴复的情况,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如:①气候方面:若某年湿气(阴)胜,雨水过多
治疗胃虚的方法。如胃气虚寒则温胃建中;胃阴不足则滋养胃阴。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见中气下陷条。
【生卒】:919~990【介绍】:宋代医官。临津(今河北临津)人。曾在后周任翰林医官。963年宋政府太常寺考试医官,以刘翰为优。972年任尚药奉御。于973年奉命与马志、翟煦、张素、吴复珪、王光祐、陈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介绍】:见滑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