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介绍】:见张炳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见该条。
①指自手、足三阴经分出的络脉。②下行的或位置较深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便血)。”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是管理药物。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喉痧症治概要》方。麻黄四分,石膏四钱,浙贝母、杏仁、炙僵蚕各三钱,鲜竹叶三十片,射干八分,白莱菔汁一两,生甘草六分,连翘二钱,薄荷叶一钱,玄参一钱半。水煎服。治痧麻不透,憎寒发热,咽喉肿痛或白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