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心痈

猜你喜欢

  • 阮德如

    【介绍】:见阮偘条。

  • 产后厥

    病名。又名产后厥逆。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凡产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故足冷而厥气上行。经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宜用加参生化汤,连进二剂,则血旺,而神复厥自止矣。”

  • 宿哮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 周文渊

    【介绍】:见周洪条。

  • 芽儿

    婴儿初生的称谓。《婴童百问》:“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萌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柔弱,今婴孩称为芽儿故也。”《育婴家秘》谓其“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

  • 硬蒺藜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

  • 土栗

    病名。生于足跟的肿疡。《外科大成》卷二:“土栗,生于足跟之旁,黄肿如琉璃,无脓,由行路崎岖,肭伤筋骨所致。”又名琉璃疽、跟疽、牛茧蚕。因局部长期受压和磨擦,气血阻滞所致。生于足跟部,疮形如枣栗,色黄而

  • 牙槽

    即牙床。详该条。

  • 出针

    指将针从刺入的穴位内拔出。出《灵枢·厥病篇》。又称引针、去针、发针、拔针、退针,俗称起针。金·何若愚在《流注指微赋》中指出:“出针贵缓,急则多伤。”参见出针法条。

  • 五更泻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