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五风之证、五风变、五风变成内障证。为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五内障之统称。因发病急骤善变似风,瞳神呈不同程度散大,并分别显出以上气色,古人依此分别命名为青风、绿风
病名。聋者,“无闻也”(《说文》)。“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察也”(《释名》)。“耳不听五声之和曰聋”(《康熙字典》引《左传僖二十六》)。参见聋聩条。
指能够疏利气机,破除郁滞积结之气的治疗方法。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青皮、枳实等,则称破气药。《温疫论》上卷:“若专用破气之剂,但能破正气,毒邪何自而泄?胀满何由而消?”
气功术语。泛指在练功过程中,应掌握的原则与要求,以及在炼功的某阶段中所应掌的一种火候。但有数种理解,一指炼功时要求清心寡欲。《太乙金华宗旨·逍遥章》:“洗心涤虑为沐浴”。一指炼功过程中微微汗透,得到如
证名。指心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四:“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
病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八瘕者,皆胞胎生产,月经往来,血脉精气不调之所生也。”即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详各条。
病名。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寒湿侵袭所致。《疡医准绳》卷四:“……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也……急服八阵散、夺命丹。”类似乳突结核。
指肩胛骨、子骨,左右共四块。详各条。
古病名。指素有痰热,复因外受风寒所致的咳嗽证。《医学入门·咳嗽》:“又有一种遇寒则咳者,谓之寒暄。乃寒包热也。解表则除,枳梗汤加麻黄、防风、杏仁、陈皮、紫苏、木通、黄芩。”《证治汇补·伤风》:“肺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