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水痘,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忧愁郁结,五志之火皆动,日夜煎熬,津液干涸,或膏粱厚味,辛辣炙煿,恣意不谨,积热消阴等所致。《症因脉治》卷二:“饮食之间,渐觉难下,或下咽稍急,即噎胸前,如此旬月,日甚一日,渐至每食必噎,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百会,见该条。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伯仁,晚号撄宁生。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后迁仪真(今属江苏)和余姚(今属浙江)。自幼习儒学,善长诗文。京口(今镇江)名医王居中客居仪真,滑寿随从学医,精
见《皇汉医学·产科发蒙》。即儿枕痛。详该条。
病证名。浮肿的一种类型。因大肠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大肠转化失常,气机紊乱,水湿内停,聚散无常所致。临床特征为浮肿,乍虚乍实(水肿时消时肿,时而便溏,时而便秘)。治宜化湿利水,用胃苓汤。
见《中药材科技》(1):34,1979。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小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外感表证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恶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显示病邪化
养生书,宋·刘词著。见《道藏·洞神部)573册。一卷。内容均为作者的经验记述,共10篇,包括饮食宜忌、饮酒禁忌、四季的调养、劳病风病的调养以及男女性生活的节制和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