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dùn 音遁)
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见《本事方》。为砒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ST2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处(《循经考穴编》)。另说在天枢下五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四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
见天冲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血崩下而夹瘀血在内,以致淋沥不断,谓之崩中漏下。多因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或漏下淋沥不止。其夹有五色者,古人认为乃随各脏之虚而出现有赤、白、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人参养胃汤,见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大全》作天鼎别名,见该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地龙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