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素问·疏五过论》。由于情志内伤,耗营伤精所致,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饮食无味,畏寒,善惊,健忘,四肢痿废等。治宜益精养血,镇心安神。②《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
【介绍】:见刘吉人条。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术论》。因蟹睛初起,头眼剧烈疼痛,致人坐卧不宁,热泪如涌,羞明难睁,故得此名。详蟹睛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证见肛边肿痒,或生疮瘘,脓血间下,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
见圣济总录条。
即灰底黑纹舌。详该条。
同唾。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仲仁。江苏兰陵人。通医术。在杭州见有专操堕胎术而牟利者,认为这与“天地好生之德”的旧说相违背,因而编刊《医学正印种子编》一书。
病名。指因阳气不足,寒气留于皮肤而出现的全身肿胀。《灵枢·水胀》:“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医醇賸义》以此症由于宗气失守,虚气无归
古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即中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