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

十问之一。询问饮食口味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脾胃的功能,判断病势的进退,以及病变的寒热属性等。《景岳全书》:“病由外感而饮食不断者,知其邪未及脏,而恶食不恶食可知;病因内伤而饮食变常者,须辨其味有喜恶,而爱冷爱热可知”。一般来说,饮食喜热的多寒,饮食喜冷的多热;得食稍安的多虚,得食增剧的属实。冷饮且多的为火盛实热;冷饮不多,或渴而不饮的为津亏虚热胃气强的,病仍能食;胃气弱的,病不能食。食后痞胀,为胃气不降脾气不运。厌食而频作嗳气,为胃肠积滞。食多而易胀,为胃强脾弱。多食易饥,形反瘦削,是胃火内炽,属中消病。嗜食生米异物,多属虫积。久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危重。口苦的多属热,口咸的多属寒,或肾虚火上乘。口淡的多属虚;口酸伤食口甜的多属脾湿热口臭的多属胃火过盛,或消化不良。

猜你喜欢

  • 醉草

    见《本草纲目》。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 四匹瓦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耳肿

    证名。见《丹溪心法》。系指耳部肿起疼痛。多由肝胆三焦风热上攻所致。可兼疼痛,或流脓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程壶公

    【介绍】:见程门雪条。

  • 黑夜精明证

    病证名。又名黑夜睛明症,白昼青盲症。《证治准绳·杂病》:“夫人体天地之阴阳,昼明夜晦理之常也,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是背于阴阳矣。”乃“肾水不足,虚阳僭上故耳,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则水不升而火不降,神光

  • 沈汲门

    【介绍】:见沈金鳌条。

  • 韩保升

    【生卒】:九世纪【介绍】:五代时期本草学家。蜀(今四川)人。曾任蜀翰林学士。对药物品种、性味有研究,治病用药也很有经验。根据蜀统治者孟昶的要求,曾与蜀诸医士共同以《新修本草》为基础,校正增删,并加注释

  • 肝胆湿热

    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道感染等疾患。治宜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 神效天麻汤

    《卫生宝鉴》卷九方。胡麻半升,天麻二两,乳香七钱半。为末,每服五钱匕,茶水调下,日三次。治疠风。

  • 灵脂

    见《山西中草药》。为五灵脂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