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又称三刺。《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
①经穴名。代号RN23。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本池、舌本。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上缘凹陷处。(《千金要方》)。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紫花地丁、蚤休、山慈菇。为细末,每服一字,开水送下。治痘毒及痘黑陷倒靥,干枯不起。
见《本草纲目》。即芸薹子,详该条。
即羊水。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妇临盆出冷汗不止者,坐草仓卒,由惊气入心,汗为心液。或努力太过、气虚不能固表,或腰腹痛久,逼迫阴血,腠理开张,故汗出不止也。不可用苓、芪、术等固表实卫之药,阻塞胎气,以
药物学著作。又名《广群芳谱·药谱》。8卷。清·刘灏著。刊于1708年。本书为《佩文斋广群芳谱》的卷93~100。共收药物720余种。系在《二如亭群芳谱·药谱》的基础上增补而成。故每种药物下标记的“原”
【生卒】:1738~?【介绍】:清医家。字瑶宗。以儒改习医学,认为伤寒最易误诊,常与薛凤眉等取历代有名伤寒注家之书参订,撰成《张仲景伤寒论一得篇》(1787)10卷。该书虽未刊刻印行,视其稿本者认为乃
见《福建中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