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于阴茎上者。
即捏脊。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八方。雄黄、朱砂各二钱,牛黄、麝香各二分。为细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赤紫丹瘤,缠喉风初起。
指手、足六阳经。《灵枢·脉度》:“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宋、元时期医官职称。宋翰林医官院内,设有保安大夫,官阶正七品。系以旧时之西陵锦使改任。元代沿用此官职。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脾中积。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