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古称。见《千金要方》卷十五。因痢下脓血粘腻,排便滞涩难下,故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多由湿火、气食积滞所致。《医学入门》卷五:“湿火滞于肠中,故名滞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穿山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即绝育。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温法之一。治疗胆虚而引起虚烦失眠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胆汤。
指眼。五脏六腑的精气汇集于眼,故名。《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参见目条。
指长夏和秋令相交的时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物成之差夏。”王冰注:“立秋之后一十日也。”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痘疹出后,其毒当敛不敛,复入于里者,谓之倒敛,多见于元气素弱,又不食,常自利以致气馁,不能托毒外出者。治以益气托毒为宜,如异功散加黄芪、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