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卤碱,详该条。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方。虎胫骨(酒炙)、龟板(酒炙)各二两,血竭、赤芍药、当归、乳香、没药、防风、煅自然铜、炮白附子、肉桂、白芷、炒苍耳子、炒骨碎补各三两,牛膝、天麻、槟榔、五加皮、羌活各一两。为末
治疗中风的七个穴位。《太平圣惠方》:“凡人……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于七处一齐下火,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二耳前发际(后世作曲鬓穴)、三肩井穴、四风市穴
见《陕西中草药》。为竹根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鬼臾区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明时攻要伤寒论》3卷,已佚。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普济方》。即乌骨鸡,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天胡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