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物的内脏器官、组织、腺体等作为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简称脏器疗法。因动物脏器组织系“血肉有情之品”,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补益脏气,故历史上又常称为“以脏补脏”。动物脏器作为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气虚弱,虚热移于膀胱;气虚不能约制;或冷气入于膀胱,膀胱失于约制等所致。虚热移于膀胱者,热甚则小便涩痛,方用六味地黄汤;气虚不能约制者,小便频数而色白,方用
元代医官职称。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从六品。
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乳食,物出作馊酸气者是也。”临床多伴有腹痛,面色黄滞,发热,不喜饮食。治以化乳消食为主。宜胃苓丸,煨生姜煎汤研碎调服。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子之简称,详该条。
出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胎气攻心。详该条。
见痘疹专门条。
即瘴气,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尔雅》。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