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胸中满闷不适而按之硬满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伤寒贯珠集》卷二:“此痰饮类伤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杜鹃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方法之一。又称捏积。治疗疳积方法。也可用于治疗遗尿、失眠及其他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手法:首先使患儿裸露背部,平卧,术者立于左侧背后,两手半握拳,两手食指抵于脊背上,用中指第二节与拇指挟起皮肉,自下向
外治法专著。1卷。清·陈炳泰撰。刊于1892年。作者鉴于不少病症的致病原因多由于饮食滞气陷于大肠而致中焦食阻、肠胃不通,遂仿张仲景蜜煎导法之义,创制“水针”,即用小竹管及猪小肠数尺相连,中盛以水,插入
病名。指内外障之有头痛但无定处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目)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
《疡医大全》卷八方。雄黄、朱砂各二钱,牛黄、麝香各二分。为细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赤紫丹瘤,缠喉风初起。
出《本草经集注》。即桐叶,详该条。
【介绍】:见沈括条。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卫生宝鉴》卷六方。又名离珠丹。炒杜仲、萆薢、巴戟天各二两,诃子五个,龙骨、朱砂各一两,炒补骨脂三两,胡桃肉一百二十个,砂仁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