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方法名。《推拿指南》:“推食指法,此法能和气血,能发汗,用右大指外侧在虎口三关上,向上下推之,男左女右。”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一手托住小儿斗肘穴进行运转,另一手握住小儿的手掌加以摇动。用治痞症。
书名。明·张介宾撰。11卷。刊于1624年。本书用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图翼”。主要包括运气(卷1~2)和针灸(卷3~11)两部分。前者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后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3卷。清·屠道和撰于1863年。本书收载药物500余种,根据药性将药物分为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等31类,又续增二品(类)。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书系参考多种本草文献
出《素问·水热穴论》。即肾俞五十七穴,见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较全面地论述切脉与观神察色的主要精微,故名。文中分述望、问、闻、切所搜集各种证候的临床意义,详论五脏脉象与各种病证的关系,提出四诊合参以决死生的重要性。
病证名。《灵枢·忧恚无言篇》:“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古人则认为声哑无音系由寒邪客于会厌,会厌开阖不利所致。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右陶。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人。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采集前人有关经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1675年刊行),论述
经穴别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即气海,又名丹田。详气海、丹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