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指皮肉出现蓝色紫斑的一种症状。《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为风冷,乘其血脉,血得冷则结聚成核,其皮肉色如蓝,乃经久不歇,世谓之蓝注。”与紫癜相类似。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初孕大热。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伤寒病重证。可因治疗失当引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菍之别名,详该条。
即工尾势。详该条。
又名臂膊。①指上肢(上膊)和前臂部(下膊)。②指上臂外侧。
证名。指胆气虚怯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胆虚……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又称胆气虚,胆气不足。《本草经疏》:“胆虚二证:易惊,属胆气虚;病后不得眠,属胆虚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