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外感的治法。症见头痛、恶风寒、发热、无汗、手足不温、喜盖衣被、精神衰倦、面色苍白、声音低微、脉沉无力、舌苔淡白等。处方由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再造散。
见提插法条。
《景岳全书·妇人规》卷六十一方。人参、甘草、川芎、肉桂、干姜、桃仁、黄芩、蟹爪各等分。每服一两,水煎,空腹服。用于体弱欲下胎者。
针灸体位。详坐位条。
【介绍】:见郑瑚条。
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详杨梅疮条。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即舌缩,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伽蓝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跌损妙方·头面门》。见颊车蹉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阴阳转化的观点,认为阴寒之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生热象,有如冬寒转化为春温、夏暑。在病理变化中如寒证发展到寒极阶段,格阳于外,虚火浮动,出现阴盛格阳的假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