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悲极气噎,哭不成声音,称失声。②禁不住发出了声音,脱口而出者,也称失声。③即失音,例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十:“有声音不出之人,服冷剂愈失声。”参见瘖、喉瘖等条。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膈膜与肓膜合称。《素问·刺禁论》:“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注:心肺也)。”参见膈、肓条。
病证名。指因湿热行令,热伤肺气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卷二:“伤热咳嗽之症,咽喉干痛,面赤潮热,夜卧不宁。吐痰黄浊,或带血腥臭,烦躁喘咳,每咳自汗。”脉洪数而滑。治宜家秘泻白散、柴胡饮子、栀连清肺饮、
病证名。①指激经。《女科秘要》卷二:“有孕红来如行经,应期每月一至,此是漏也。”②泛指妊娠期间阴道流血,称为胎前漏红。参见胎动不安、胎前动红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南天竹叶之简称,详该条。
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