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中草药》。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痔疮,痔核。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古代对痔的认识有二:①明·楼英《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凡人九窍中有小肉突起皆曰痔。”如耳痔、鼻痔等。②泛指多种肛门部疾病
温病治法之一。见《时病论》。用于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小便黄、无汗,苔黄,脉数,可用鲜芦根、石膏、连翘、竹叶、淡豆豉、绿豆皮等,清凉透邪,诸证可随汗出热退而解。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见《嘉兴府志》。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指阴茎挺直长大而不收。《灵枢·经脉》:“实则挺长,虚则暴痒。”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本草音义》2卷,已佚。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炒续断、杜仲各二两半,川芎、独活各三两,五加皮、狗脊、萆薢、芍药、诃子肉各四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先服五加皮散,后服此药,每服四十丸,空腹酒送下,日三次。治妊娠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