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腰痛

产后腰痛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产时劳伤肾气,腰无所主,败血阻滞带脉真气内虚外邪乘之;或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部,伤及肾经带脉所致。产伤肾气者,症见腰部隐痛,耳鸣,治宜壮腰补肾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杜仲续断;败血流入肾经及闪挫腰部,症见局部胀痛如刺,时作时止,手不可近,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局方》复元通气散;感受外邪者,兼见外感表证,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养荣壮肾汤(当归防风独活肉桂、杜仲、川芎、续断、桑寄生)。

猜你喜欢

  • 钥匙藤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女萎之别名,详该条。

  • 二扇门

    推拿穴位名。用掐、揉法,有发汗等作用。①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小头尺侧。《针灸大成》卷十:“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歪斜。”②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

  • 神农本草经

    我国最早的一种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本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药物学的成就。原书早已失传,其文字则经辗转引录,仍保存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指道真诠

    气功学专著。近人杨践形编著。全书十五章,依次讲述道、中、一、真、师说、法门、坐法、息法、心法、要诀、术语、医、膏肓考、五脏辨、导引术。各章节既繁征博引,义例谨严,又密切联系中医学,特列三章阐述医理,因

  • 茄病

    病证名。属阴挺范畴。清·周贻观《秘珍济阴》:“妇人阴门坠出,或红或白,状如茄子,名曰茄病。红属湿热,宜白薇散(白薇、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苍术、泽兰、丹皮、灵霄花);白属气虚,宜服四物吴茱萸汤(吴茱

  • 余涤凡

    【介绍】:见余奉仙条。

  • 臑俞

    经穴名,代号SI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阳维、阳之会。位于肩后,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处。一说“肩贞上一寸,外开八分”(《针灸集成》)。布有臂后皮神经及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

  • 阳交

    经穴名。代号GB3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属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外丘穴后方1寸取穴。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胁胀满,

  • 抑青丸

    ①《张氏医通》卷十六方。黄连、吴茱萸各等分。水煎干,去吴茱萸,取黄连焙燥,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次四十至五十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或睡前温酒送下。治肝火胁下急痛。②见《保婴撮要》卷一。即抑肝散制

  • 棉花团

    见《安徽中草药》。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