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人子须知

猜你喜欢

  • 内府

    指六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 井疽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胸,名曰井疽。”又名胸发、穿心冷瘘、慢心锐毒、心漏、穿心毒、井泉疽、穿心疔。为痈疽生于胸部鸠尾穴(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中庭穴(膻中穴下一点六寸)或两者之间。多为心经火毒

  • 牙叉

    病名。此症为牙根叉中肿胀,色红疼痛,甚则牙关紧闭,饮食有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牙叉生于牙根叉中,齿不能开,牙关紧闭……此症初起势甚,至夜尤甚。”多由阳明火毒上冲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 识病捷法

    综合性医书。10卷。明·缪存济撰。作者论述内科杂病及女科、五官、口齿、金疮病证,简述其病因、脉象,介绍分证、治法颇详。编次的特点,以脾胃诸证列于前,其他各病证除女科外,不列专卷叙述。

  • 白马尾

    见《安徽中草药》。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 气虚脱肛

    病证名。肛门脱出,有的在大便时肛门下脱,便后又慢慢收合,但也有病延日久,肛门滑脱不收,不能自然收缩者。主要是由于泻痢日久,中气虚弱,肠薄脂消,使肛门滑脱不收。每多伴见面色青黄,唇色淡白指头发冷等。治以

  • 肝盛

    即肝气盛。详该条。

  • 虚烦

    证名。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多由伤寒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胸中,或病后余热留恋,或津涸、血虚、肾亏、痰饮、虚劳等所致。常伴郁闷不寐、口干咽燥等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

  • 丁瞖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瞖同翳。即钉翳。详该条。

  • 痼冷

    出《千金要方》卷十六。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所致的病症。以昼夜恶寒、手足厥冷为主症。或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或呕恶清涎、饮食少进;或小便频数不禁、尿色清白;或腰腿沉重、如坐水中;或阳萎不举、精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