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见明·殷仲春《医藏书目》。卷数不详,已佚。
出《新修本草》。为金银花之别名,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
【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病名。指缠喉风之发于双侧者。症状多重。详缠喉风条。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花蕊石,详该条。
即差经。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撰《六甲天元运气钤》2卷,已佚。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