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1955年千顷堂出版)。即漆疮。见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患喉风且影响吞咽者,故云塞喉。多因湿热痰浊雍塞肺系所致。《囊秘喉书》:“塞喉风,喉痹聚毒,喉涎稠实而发寒热。关上可治,关下难治。”治宜清热祛痰、消肿止痛。用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等加减。脓成则以刀
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捷径》。多由肝肾不足或肝经郁热所致。症见遇风流泪,甚者泪下如雨。临床有流冷泪和流热泪之分。详迎风冷泪和迎风热泪条。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即舌衄。详该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见《分类草药性》。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