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脏腑

伤脏腑

证名。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的总称。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扑、碰撞、挤压所致。临床多见有胸胁及腹部内脏受伤。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胀满,呼吸、咳嗽均牵掣疼痛,甚或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紫甜,肤色苍白等危重症;后者可见腹痛腹胀发热便血尿血,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口干心悸、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四肢厥冷和晕厥。治宜行气活血止痛为主,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有内出血者,应益气补血止血化瘀,内服当归补血汤,独参汤加参三七云南白药等,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抢救。各个脏腑的损伤,尚有其各自的特征。详见各该条。

猜你喜欢

  • 内照法

    医书。旧题汉·华佗撰。为《中藏经》附录部分。内照即从色、脉、症的反映来鉴察内脏的病变。全书共6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症死候

  • 验方

    指有效验的方药。

  • 老鼠花

    见《东还纪程》。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三棱针

    ①眼科手术器械。见《眼科菁华录》。亦名锋针。长约四寸,钢铁制作(见图11)。胞睑生疮、椒疮、粟疮等用以刺刮劆洗。②针刺工具,用于放血。图11

  • 寒喘

    证名。指内寒所致的气喘。《万病回春》卷四:“寒喘者,四肢逆冷,脉沉细也。”本证多属寒胜阳微,治以温阳降气为主,方如九味理中汤加附子等,参冷喘、虚冷上气喘条。亦指外寒所致的气喘。《医林绳墨》卷二:“或因

  • 非位

    运气术语。指不当其位。《素问·六微旨大论》:“非位,岁不与会也。”

  • 李正宇

    【介绍】:见李中立条。

  • 痰稀白

    属湿痰、寒痰。若兼咳而声音重浊,鼻塞,多为外感风寒。

  • 目内证

    儿科察目诊法。脏腑之精,上注于目。《小儿药证直诀·目上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明·李梴:“小儿诸病,但见两眼无精光,黑睛运转,目睫无芒锋,如鱼猫眼状,或两眼

  • 石斛清胃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石斛、茯苓、橘皮、枳壳、扁豆、藿香、牡丹皮、赤芍药各等分,甘草量减半。为粗末,每服三至四钱,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麻疹后,胃热不清,呕吐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