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方论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养生学著作。5卷。元,李鹏飞撰于至元辛卯(至元无辛卯,辛卯为1351年)。书中集录文献中有关养生资料,并记述了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也杂有不少封建迷信糟粕,现有《道藏》及明·胡文焕《寿养丛书
见《金匮要略》。即走马汤,见该条。
书名。一名《中国接骨图说》。2卷。日本·二宫彦可撰。刊于1808年。作者鉴于近代西医正骨唯重器械而不讲手法,遂据吉原杏荫之正骨手法,结合自家经验,编纂而成。上卷收正骨总论、脉症治法、用药法、夹缚固定法
出《素问·热论》。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并按十二经脉的走向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伤寒论》以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病理症状等,作为外感热病辨证分型的纲领。参见六经辨证条
气功功法。又称外功。采取与意念、呼吸相结合的肢体动作或自我按摩以锻炼内脏、凝静心神、活跃气血的一种动中静的功法。“动”与“外”是因有锻炼动作表现于外而得名,所谓动中静,则指锻炼此类功法时,是在意念集中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八。多因产后失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败血扰心;或外感风寒,恶露不行;或产伤气血,心气大虚所致。症见言语颠倒,眼见异物,狂乱胡言。产后失血,心血不足,则宜芎归合华佗愈风汤;败血扰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亦名胎前暑泻。多因孕后内伤生冷之湿,外受暑热之邪,湿热损及肠胃,症见泄泻如水,烦渴尿赤,自汗面垢等。由于耗伤津液,则易伤胎。治宜清暑去湿,并需注意安胎。方用藿香正气散
【介绍】:见李言闻条。
证名。又名大热。见《幼幼新书》。极热临床见于伤寒发热,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疮、狂叫等证。《千金翼》以七水凌主大热。参见七水凌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芹洲。江苏昆山人。长于外科,采集王肯堂之《疡科准绳》、陈实功之《外科正宗》、祁广生之《外科大成》等书中之简要易懂部分,辑成《外科心法》10卷,附有《外科选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