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津液
即生津。详该条。
即生津。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尿床候》:“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类证治裁》卷七:“睡中自遗,多属下元虚冷,宜螵蛸丸,然遗失
病证名。指中气虚弱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气虚腹痛之症,面色痿黄,言语轻微,饮食减少,时时腹痛,劳动则甚,按之稍减。此气虚腹痛之症也。”《证治汇补·腹痛章》:“气虚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浅。”可因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听会,见该条。
病症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泻论》。又称久泻。指泄泻日久不愈,或兼见脱肛者。多因正虚气陷所致。治宜补虚、固涩。若因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详久泻、气陷泄泻、滑泄条。
方书名。1卷。明·杨瑞集。刊于1531年。本书系将明·张子麒辑《新刊经验秘方》(共28方)、《方外奇方》(共24方)、李文敏辑《经验药方》(共13方)及杨氏附方(共5方)合刊而成。内容以经验成方为主。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青皮、桑白皮、葳蕤各一两,大黄、玄参、栀子、青盐(后入)各五钱,竹叶一握。水煎去滓,微热淋洗患眼。治眼白睛肿起,赤碜痛痒。
小儿斑驳发疹的病因。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凡小儿斑驳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胃蕴热,因时气熏发于外”所致。治宜宣肺解毒,用银翘散加减,辛凉透毒。
见《广州植物志》。为长春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唐·梅彪撰于806年。本书集唐以前道家炼丹术中所用药物、丹方的各种隐名(指秘而不宣的别名)以及有关资料编成,内容基本上与医学无关。现有《丛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