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养胎

养胎

又名妊娠养胎、胎养。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挟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病,益其气血,以扶养胎也。”《格致余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慎密,即“节饮食,适寒暑,戒嗔怒,寡嗜欲”(《幼幼集成》)以预防疾病。养胎尚应适当注意营养和饮食宜忌,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的避免某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和药物。从事一定的轻体力劳动,对胎儿的分娩有一定好处。如儿“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多易生产。”(《儒门事亲》)。宋·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卷一:“豪富之家,居于奥室,怀妊妇女,饥则辛酸咸辣,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胎受软弱,儿生之后……少有坚实者也。”此外妊母饮食起居不慎,足以影响胎儿,还可造成初生小儿发生胎寒胎热胎毒等疾患,故有养胎之说。

猜你喜欢

  • 神效方

    ①《奇效良方》卷五十一方。白矾五两,绿矾三两,黄丹、伏龙肝、刺猬皮各二两。为末,放磁罐内,用炭火五至七斤烧,待炭尽取出,候冷研粉,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痔疮下血不止。②《证治准

  • 目闭

    指闭目不欲开。《灵枢·大惑论》:“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 白竻根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 肺为涕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液。参五脏化液条。

  • 五尸丸

    《外台秘要》卷十三方。芍药、桂心各八分,吴茱萸一合,朱砂、川芎、炮乌头、干姜各四分,川椒一两,栀子仁五分,炒巴豆四十枚(胡洽方有芫花四分、野葛皮二分)。为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三丸,日三次。治诸尸

  • 骱失

    病名。即脱臼,详该条。

  • 沈秋湄

    【介绍】:见沈明宗条。

  • 郑明甫

    【介绍】:见郑汝炜条。

  • 乳香寻痛丸

    《奇效良方》卷二方。乳香、川乌、没药、五灵脂、白胶香、地龙、干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黑豆淋酒送下。治中风瘫痪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斜,或旋运僵仆,

  • 直针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指治疗寒邪痹症稽留于肌表的针刺方法。其法用挟持押手,将患处皮肤提起,然后将针沿皮刺入,针可直入无避,故名直针刺。近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