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前谷

前谷

经穴名,代号SI2。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荥(水)穴。位于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一说“在手小指外侧,第二节纹头”(《针灸集成》)。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来自尺动、静脉的指背动、静脉通过。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耳聋耳鸣目赤鼻塞咽痛痄腮,产后无乳,手指麻木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暖痰法

    神奇外治法之一。用生附子一枚,生姜一两,同捣烂炒热,布包熨背心及胸前,将姜附捻成一饼,贴于胃口。治小儿胸有寒痰,不时昏倒者。

  • 穿墙草

    出《经效实验单方》。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大茶药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 肺移寒于肾

    肺的寒气移于肾,则肾阳不能蒸水化气,水失节制则泛涌上逆。《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

  • 葱根

    出《名医别录》。即葱须,详该条。

  • 太医院吏目

    明、清两代医官职称。明太医院设有吏目1人,其职位或在御医之下、医士之上;或在太医令、丞之下,以后屡有变更。官阶从九品。

  • 地茄根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菍根之别名,详该条。

  • 十二正经

    即十二经脉。详该条。

  • 手厥阴

    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

  • 三黄泻心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