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劳黄

劳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十二:“脾脏中风,风与瘀热相搏,故令身体发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发,膀胱急,四支烦,小便自利,名为劳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劳黄者,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下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若喘息气粗者难治。”若心热劳黄,可见口干舌涩,面目俱黄,上气喘急等症。治宜选用柴胡散龙胆散秦艽散鳖甲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大一

    见太乙条。

  • 肝阴不足

    证名。由热灼阴伤,肝脉失养所致。见于急性热病后期。症见头晕,眼干,视物不清,手足心热或麻木等。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传染性后脑炎及中毒性脑病所致之目盲,视神经萎缩等。治宜滋阴养肝。用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

  • 欧阳植

    【介绍】:明代医生。字叔坚。景陵(今湖北天门)人。学儒,旁通医术,著有《救急疗贫易简奇方》1卷。

  • 白血

    证名。指咳出浅红色血。《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王冰注:“白血,谓咳出浅红色血,似肉似肺者。”《张氏医通·咳嗽》:“咳嗽吐粉红痰,谓之吐白

  • 中水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即水毒病,详该条。

  • 血胀

    鼓胀之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张氏医通·鼓胀》:“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

  • 玉柱骨折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 胃热壅盛

    ①胃中实热之邪炽盛。胃火上炎,则烦渴引饮、口臭口烂、齿痛龈肿。参见胃热条。②温热病热结胃肠,则高热便秘、腹痛,甚则出现神昏谵语、狂躁等症,治宜通腑泄热。

  • 里虚证

    证名。指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所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尺中脉微,此里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症见少气懒言,心悸神疲,头

  • 江考卿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晚清骨伤科医家。字国兴。清华(今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闻名于一时。《婺源县志》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