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之一。多由久病或房欲不节,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伤及筋骨所致。《证治汇补·痿躄章》:“阴虚痿者,……自觉两足极热,上冲腿膝,痠弱痿软,行步艰难,不能久立。”可伴见头昏目眩,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治宜滋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
凛冽的寒水。《素问·刺法论》:“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大椎。见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龋齿蛀空之牙痛。属齿龋。详该条。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参风条。
外科外治法之一,灸法的一种。见《外科大成》卷一。又名桑枝灸法。适用于痈疽初起肿痛,坚而不溃或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者。有解毒止痛,消肿散瘀,助阳生肌之效。其法:用新桑枝或桑木枝,劈如指粗,约九寸
舌苔剥落,长期剥蚀如地图状,多属虫积。若在热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内全部消失,舌光绛,或如镜面,多是正不胜邪,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辨舌指南》:“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剥蚀边仍有腻苔为痰湿
针灸体位名。详坐位条。
痴的异体字。参见痴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