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北豆根

北豆根

《中国药典》:北豆根

药材名称北豆根

拼音Běi Dòu Gēn

英文名RHIZOMA MENISPERMI

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

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Menispermum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鉴别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 0.3~ 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北豆根

药材名称北豆根

拼音Běi Dòu Gēn

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马串铃狗骨头、野豆根、山豆根黄根、黄条香苦豆根、山豆秧根(内蒙)。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已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挖,除去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蝙蝠葛 多年生缠绕藤本,长达10m以上。根茎细长、横走,黄棕色或黑褐色,有分枝。小枝绿色,有细纵纹。叶互生;圆肾形或卵圆形,边缘3-7浅裂片近三角形,长、宽各5-15cm,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掌状脉5-7条;叶柄盾状着生,长6-15cm。腋生短圆锥花序,总花梗长3-7cm;花小,黄绿色,有小苞片;雄蕊10-20;雌花心皮3,分离。核果扁球形,直径8-10mm,熟时黑紫色,内果皮坚硬,肾状扁圆形,有环状突起的雕纹。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援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定 根茎细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长30-50cm,直径3-8mm。表面黄棕色至褐棕色,有纵皱纹、细长须根或突起的须根痕,外皮极易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淡黄色,中心有髓。气微,味苦。以条粗、外皮黄棕色、断面浅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不连成环。木栓层断续存在。皮层有少数不规则形石细胞。中柱鞘纤维呈新月形,两侧有石细胞群。外韧型维管束之高阁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射线较宽,有石细胞散在。髓细胞具纹孔。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针晶和棒晶。粉末特征:灰棕色。①石细胞单个散在,多呈不规则分技状,直径43-147μm,少数长至370μm,壁厚12-34μm,孔沟明显,胸腔较大,有的具1-3个横隔,分成2-4小腔,内含棕色物或细小草酸钙砂晶;另有少数石细胞呈类图形、类长方形或类三角形,壁稍厚,有的可见层纹。②韧皮纤维成束或散离,呈长梭形,边缘平整或有凸凹,直径17-46μm,壁厚5-12μm,纹孔斜裂缝状、人字形或十字形,孔沟明显,胞腔有时具分隔,内含草酸钙砂晶。③皮层细胞及射线细胞含有较多草酸钙砂晶,少数草酸钙方晶。此外,有木纤维,具缘纹乱及网纹导管。

化学成分蝙蝠葛根茎含山豆根碱(dauricine),6-去甲山豆根碱(daurinoline),6’-去甲山豆根碱(dauricinol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青藤碱(sinomen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6,6'二去甲山豆根碱(dauricoline),尖防已碱(acutu-mine),N-去申尖防己碱(N-acuturnidine),蝙蝠葛辛(bianfugcine),蝙蝠葛定(bianfugedine),蝙蝠葛宁(bianfugenine),碎叶紫堇碱(cheilanthifoline),光千金藤碱(stepharine),光千金藤定碱(stepholi-dine),蝙蝠葛波芬碱(menisporphine),7’-去甲山豆根碱(dau-risoline),7,7'-二去申山豆很碱(dauriciline),山豆根波芬诺灵碱(dauriporphinoline)。叶含去羟尖防已碱(acutuminine)。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5g,加氨试液5ml润湿,放置20min,加氯仿50ml,振摇,放置罡1h,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10 %盐酸溶液5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层,置 2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碘试液,产生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 2g,加氨试液 1.5ml及苯15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用0.5%硫酸16ml分4次提取。酸液合并,用浓氨水碱化,再以氯仿20ml分4次提取。氯仿液合并,加无水硫酸钠少许脱水,放置lh,滤过,浓缩至约0.8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豆根碱加氯仿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两溶液点于同一硅胶H-CMC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80:20)(每 10ml混合液中加 6滴氨水)展开后,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痄腮;泻痢;黄疸;风湿痹痛;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9g。治咽喉肿痛宜含于口中缓缓咽下。外用:适量,研未调敷或煎水泡洗。

制剂北豆根片。

临床应用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蓝花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绿绒蒿药材名称蓝花绿绒蒿来源罂粟科蓝花绿绒蒿Meconopsis henrici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

  • 野豇豆

    药材名称野豇豆拼音Yě Jiānɡ Dòu别名野马豆、山豆根、山马豆、山土瓜来源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Benth.,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苦,

  • 茉莉花

    《中药大辞典》:茉莉花药材名称茉莉花拼音Mò Lì Huā别名小南强(《清异录》),柰花(《丹铅杂录》),鬘华(《群芳谱》),木梨花(《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犀科

  • 赪桐叶

    《中药大辞典》:赪桐叶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Chēnɡ Tónɡ Yè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性味《福建民间草药》:"

  • 何首乌叶

    《中药大辞典》:何首乌叶药材名称何首乌叶拼音Hé Shǒu Wū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片。功能主治治疮肿,疥癣,瘰疬。《现代实用中药》:"生叶贴肿疡。

  • 江南卷柏

    药材名称江南卷柏拼音Jiānɡ Nán Juǎn Bǎi英文名Herba Selaginellae Moellendorfii别名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来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

  • 天门冬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药材名称天门冬拼音Tiān Mén Dōnɡ别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

  • 四棱杆

    药材名称四棱杆拼音Sì Lénɡ Gǎn别名香茶菜、山苏子、猛一撒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Plect

  • 秋葡萄

    药材名称秋葡萄拼音Qiū Pú Tɑo别名扁担藤、野葡萄来源葡萄科秋葡萄Vitis romaneti Roman.,以茎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江苏、河南、四川、贵州。性味甘、微涩,凉。功

  • 橄榄仁

    《中药大辞典》:橄榄仁药材名称橄榄仁拼音Gǎn Lǎn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种仁。收集果核,击碎核壳,取出种仁,晒干。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