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八卷。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主要记述了作者治疗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于每类验案前简述该病的治疗原则,后附治疗方剂,文字简明,切于
见《本草纲目》。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五。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鲜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毒芹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黑睛。详该条。
正骨八法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接,连接和接续之意。即运用手法或借助器械,使断骨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的方法。
见《云南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