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之一。用于寒性积滞里实证的治法。如大便不通属于寒结的,症见腹满而实、手足凉、苔白腻、脉沉弦或沉迟等。选用温性泻下药,如巴豆霜;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如附子、细辛配大黄。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大黄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寒后热,虚中夹实之症。本法以补
养生术语。亦称嗽玉津。即咽下唾液,《神仙传·彭祖》:“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眉棱骨痛。详该条。
病证名,又称风泄,见《医学入门》卷四。详风泄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移植者,详人参条。
见素问灵枢合注条。
见《药材学》。即石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