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鳖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面颊上的微窝,俗称酒窝或笑靥。
针灸教具名。是标示体表经络循行路线和经穴位置的人体模型。多用塑料或石膏制作。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兰室秘藏·杂病门》。即除湿补气汤,见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掖门,《医心方》作液门。即大巨。见该条。
病名。又名转筋霍乱。指霍乱吐利后筋脉挛急者。多因大吐大泻,津液暴失,血气亏损,筋脉失养,或复感风冷所致。《诸病源候论·霍乱转筋候》:“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人足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