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健脾丸

大健脾丸

《古今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

药方名称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上药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除湿热,宽胸隔。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

药方名称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

处方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制法上为末,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理气健脾,和胃祛湿。主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阿胶神曲煎

    药方名称阿胶神曲煎处方神曲6分,干姜6分,当归3分,白术3分,人参2分,阿胶2分,甘草1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以白面为衣。功能主治冷痢。用法用量每服50丸,水1盏,煎令沸,入药煮熟,以

  • 吴茱萸粥

    《饮膳正要》卷二:吴茱萸粥药方名称吴茱萸粥处方吴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气攻冲,胁肋疼痛。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大补中当归酒

    药方名称大补中当归酒处方当归40g续断40g肉桂40g川芎40g干姜40g麦冬40g 芍药60g甘草30g白芷30g黄芪40g大枣20个 干地黄100g吴茱萸100g 黄酒2000ml炮制1.将上述药

  • 芡实合剂

    药方名称芡实合剂处方芡实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怀山药15克菟丝子24克金樱子24克黄精24克百合18克枇杷叶9克党参9克功能主治补肾填精,健脾益气,肃肺利尿。治慢性肾炎,脾肾俱虚型蛋白尿。用法用

  • 黄芩二陈汤

    药方名称黄芩二陈汤处方黄芩、陈皮、半夏、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热痰。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姜3片,煎7分,食远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宣明论》

  • 冰六散

    药方名称冰六散处方六一散1钱,橄榄核(煅炭)5钱,冰片1分。制法上药研匀。功能主治下疳。用法用量麻油调涂。摘录《鸡鸣录》

  • 逍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药方名称逍遥散处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

  • 秘方万应丸

    药方名称秘方万应丸处方三棱莪术(各醋炒)陈皮(麸炒)橘红使君子肉 麦蘖曲(炒)神曲(炒)雷丸干漆(炒烟尽)各15克槟榔30克芜荑7.5克鹤虱(略炒)胡黄连(炒)甘草(炙)各9克木香良姜(陈壁土炒)砂仁

  • 淋蘸防风汤

    药方名称淋蘸防风汤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枳壳半两(去瓤),柳蚛末半两,杉木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蜂房半两,川椒半两,木鳖仁半两,白芷半两,白矾半两,细辛3分。制法上锉细

  • 归姜汤

    药方名称归姜汤处方当归9克 黑姜2.1克 枣仁4.5克(炒)大枣5枚(去核)。功能主治治产后心慌自汗。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5枚,去核,水煎服。若服后自汗仍多,心慌无主,恐其晕脱,即加人参6克、熟附子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