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委陵菜

委陵菜

《中国药典》:委陵菜

药材名称委陵菜

拼音Wěi Línɡ Cài

英文名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

别名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山东]、白头翁[湖北]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干燥全草。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根呈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长5~17cm,直径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纹,粗皮易成片状剥落;根头部稍膨大;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小叶狭长椭圆形,边缘羽状深裂,下表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气微,味涩、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灰褐色。非腺毛极多,单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缠结成团,细长,直径7~37μm,长约至4000μm,壁厚。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直径6~65μm,偶有小方晶。木纤维长梭形,直径7~14μm,壁稍厚,孔沟明显。木栓细胞类多角形或扁长方形,内含黄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温浸3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委陵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氰化钾试液的等量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同属植物粘委陵菜Potentilla viscosa Donn,西藏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药功效类似。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委陵菜

药材名称委陵菜

拼音Wěi Línɡ Cài

别名翻白菜(《救荒本草》),根头菜,野鸩旁花(《植物名汇》),黄州白头翁(《中国药植志》),龙牙草(《南京民间药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贵州民间方药集》),蛤蟆草(《东北药植志》),老鸦翎、老鸦瓜(《山东中药》),地区草(呼和浩特市《医药卫生》(3):42,1972)。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带根全草。4~10月间采收。将带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晒干。或将地上部分茎叶全部除去,仅用其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肥大,圆锥状。茎直立,密生灰白色绵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小叶8~11对,顶端小叶最大,两侧小叶向下渐次变小,小叶狭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8~15毫米,边缘羽状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边缘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密生白绵毛;托叶长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残羽状裂,密被长绵毛;茎生叶与根生叶同形而较小,小叶1~7对。花多数,顶生,呈伞房状豪伞花序;花萼5裂,裂片广卵形,副萼5片,披针形至线形,均有白绵毛;花瓣5,黄色,倒卵状圆形,凹头;雄蕊多敷,花丝不等长,花药黄色;雌蕊多数,聚生,子房卵形而小。微扁,花柱侧生,柱头小。瘦果卵圆形,长约2毫米,褐色,光滑,包于宿存花萼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边、田旁、山林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河北、河南、内蒙古、湖北、江苏、广西、福建等地亦产。

性状为干燥的根或带根的全草,根圆柱形,偶有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5~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暗棕色,具有不规则的纵裂纹,栓皮多呈片状剥落;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皮部与木部极易分离,皮部淡红棕色,木部棕白色。根头部较粗大,并丛生多数黄棕色的叶基部分;羽状复叶,皱缩,小叶多向内对折,边缘向外反卷,背面的绵毛密而长。气微弱,味微苦而涩。以干燥、无花茎,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新鲜植物含水分62.39%,抗坏血酸49.4毫克%。干品含水分12.12%、蛋白质9.18%、脂肪4.03%,粗纤维21.89%、灰分7.25%、P2O5-0.26%、Ca0-2.63%。

药理作用委陵菜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作用较白头翁为弱,参见"白头翁"条。

性味苦,平。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山东中药》:"味微苦,性平,无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涩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毒。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

①《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

③《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

④《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痢疾:天青地白根五钱。煎水服,一日三、四次,服二、三日。

②治久痢不止:天青地白白木槿花各五钱,煎水吃。

③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细末五分。开水吞服,饭前服用。

④治风湿麻木瘫痪,筋骨久痛:天青地白、大风藤、五香血藤兔耳风各半斤,泡酒连续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两。

⑤治风瘫:天青地白(鲜)一斤。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两。第二次用量同样。另加何首乌一两(痛加指甲花根二两)。

⑥治疔疮初起:天青地白根一两。煎水服。

⑦刀伤止血生肌:天青地白叶(干)研末外擞;或鲜根捣烂外敷。

⑧治癫痫:天青地白根(去心)一两,白矾三钱。加酒浸泡,温热内服,连发连服,服后再服白矾粉一钱。(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临床应用①治疗出血性疾病

取新鲜地区草全草2~4两(干品0.5~1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混合,加入少量红糖再煎片刻,2次分服,每日一剂,必要时可续服1~2剂。临床观察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过多、鼻出血、咯血、血尿和部分癌症出血共112例,结果治愈66例,有效29例。其中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满意,内科疾病次之。本品的止血作用以根部最强,如一例大咯血患者服干根1两,次日咯血停止。

②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委陵菜干根制成20%溶液,每次60毫升,每日口服2次。或制成20%注射液供肌肉注射,首次2毫升,以后逐渐增至3.5毫升,每日1~2次。不论口服或注射,均同时用20%溶液6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用药2~10天不等。临床用注射剂治疗52例,治愈49例,好转3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3.4克;口服3例,治愈2例,好转1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82克;肌注加口服治疗9例,治愈8例,好转1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59.8克。

③治疗阿米巴痢疾将委陵菜根茎制成煎剂或流浸膏服用。成人每日量为20~30克(以生药计算)。3次分服。少数患者并用10%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肠。7~10日为一疗程,必要时休息1、2日再行第二疗程。临床治疗27例,其中包括急性、慢性和慢性隐伏期急性发作者。服药后。发热病例体温均迅违下降,腹痛、里急后重、腹泻及粘液便大多在1~4天消失,大便镜检病原体平均转阴时间为3天。8例经追踪观察,其中1例于1月后复发。因此认为对慢性隐伏性患者,应给予反复彻底的治疗。

备注本品在大部分地区作翻白草入药;少数地区作白头翁使用,称为"黄州白头翁"。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委陵菜

药材名称委陵菜

拼音Wěi Línɡ Cài

英文名Chinese Cinquefoil Herb, Herb of Chinese Cinquefoil

别名翻白菜、白头翁、根头菜、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爪、地区草、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采收和储藏:4-10月间采挖带根全草,除去花枝与果枝,洗净,晒干。

原形态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根粗壮,圆柱状,稍木质化。花茎直立或上升,被疏稀短柔毛及白色娟大辩论长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总叶柄被短毛及绢状长柔毛;托叶近膜质,褐色,外被白色绢状长柔毛;小叶5-15对,对生或互生,上部小叶较长,向下渐变短,无柄;小叶片长圆形,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羽状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边缘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或近无毛,中脉下陷,下面被生白绒毛,沿脉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叶片对数较少,托叶草质,边缘通常呈齿牙状分裂。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花茎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花序基部有披针形苞片,外密被短柔毛;花直径0.8-1cm,稀达1.3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花后不增大,紧贴果实,副萼5片,比萼片短约1倍,且狭窄,外被短柔毛及少数绢状柔毛;花瓣5,宽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稍长,黄色;花柱近顶生,柱头扩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显皱纹。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3200m的山坡、草地、沟谷、林缘、灌丛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宜温和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2.整地:播种前翻耕土地1-2次,并施厩肥或堆肥,作畦宽约1.5m。

3.种植:3月下旬,在畦面开沟,深6-7cm,沟距18-21cm,然后将种子与细土混和,疏播在沟中,覆土一层,浇水。

4.播种后约3周出苗,当苗高3-6cm时匀苗,使每株相距12-15cm。以后每隔15天左右,除草松土1次。追肥第1次在幼苗期,第2次在生长花蕾前,前者以氮肥为主,后者以磷钾肥为主。干旱严重时须灌水。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略扭曲,有的分枝,长5-17cm,直径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纹,粗皮易成片状剥落;根头部稍膨大;质坚,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小叶狭长椭圆形,边缘羽状深裂,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气微,味涩,微苦。

以无花茎、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下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上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以下表皮尤密,且多弯曲。栅栏组织为2-3列细胞,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37μm;海绵组织为数列类圆形细胞。主脉极向下凸起,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半月形,韧皮部呈新月形,外侧有厚角组织,上下表皮内方有2-4列厚角细胞。粉末特征:灰褐色。①非腺毛极多,单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缠结成团,细长,长约至4000μm,直径7-37μm,壁极厚或较厚。②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簇晶直径6-65μm,偶有方晶。③木纤维长梭形,直径7-14μm,壁稍厚,纹孔明显。④木栓细胞类多角形或扁长方形,内含黄棕色物。

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素(kaempferol)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壬二酸(anchoic acid),3,3ˊ,4ˊ-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3ˊ,4ˊ-tri-O-methylellagic acid)。

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作用 委陵菜中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含有的抗菌成分壬二酸对福氏痢疾杆菌2a的抑菌直径为21mm,对志贺痢疾杆菌抑菌直径为14mm,对宋内痢疾杆菌为12mm。全草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痢疾村菌有抑制作用。根煎剂每日以3g/kg给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连续6d,对体内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体外无效。

2.其他作用 叶及根煎剂1:5000-1:25对离体蛙、兔心脏呈抑制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体肠管亦有抑制作用;还可扩张豚鼠离体支气管,兴奋豚鼠离体子宫。

3.毒性根流浸膏小鼠灌胃的LD/50为60g/kg。

鉴别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h,滤过,取滤液1ml于试管中,滴加1%三氯化铁乙醇试液1滴,呈墨绿色。(检查鞣质)

炮制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2.切制:切段。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肝;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痢,清热解毒。主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疮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慢性腹泻伴体虚者慎用。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

3.《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

4.《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银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药材名称水银拼音Shuǐ Yín别名汞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系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性味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杀虫,灭虱。用于皮肤疥疮,顽癣;灭头

  • 枇杷花

    《中药大辞典》:枇杷花药材名称枇杷花拼音Pí Pá Huā别名土冬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花。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低聚糖。性味《重庆草药》:&q

  • 蝴蝶草根

    药材名称蝴蝶草根拼音Hú Dié Cǎo Gēn别名夜关门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拟粉叶羊蹄甲的根。夏、秋季采取。原形态拟粉叶羊蹄甲,又名:蝴蝶草。攀援性木质藤本,长1.

  • 萼果香薷

    药材名称萼果香薷拼音è Guǒ Xiānɡ Rú别名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药》)。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夏、秋花初开时采

  • 大叶狼豆柴

    药材名称大叶狼豆柴拼音Dà Yè Lánɡ Dòu Chái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嫩枝有短

  • 小龙胆草

    药材名称小龙胆草拼音Xiǎo Lónɡ Dǎn Cǎo别名青鱼胆草、雪里梅、小内消、细龙胆、凤凰花、小雪里梅、寒风草、小青鱼胆、小酒药花根、星秀花、血龙胆、青鱼胆、疔药、小龙胆、傍雪开、龙胆草、胆草、

  • 蘽根

    药材名称蘽根拼音Lěi Gēn别名虆根(《别录》)出处《纲目》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根。性味江西《中草药学》:"甘,平。"功能主治治病后体虚,关节酸痛,跌打损伤。①《别录》:&qu

  • 半边旗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旗药材名称半边旗拼音Bàn Biān Qí别名半边蕨、单片锯、半边牙、半边梳、半边风药来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 福寿草

    药材名称福寿草拼音Fú Shòu Cǎo别名献岁菊(《台湾府志》),雪莲(《西域见闻录》),长春菊(《事物绀珠》),岁菊(《漳州府志》),冰里花、顶冰花(《东北植物药图志》),冰凉

  • 鸦椿卫矛

    药材名称鸦椿卫矛拼音Yā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Euscaphis Spindle-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鸦椿卫矛的根及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