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痫

子痫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妊娠痉妊娠风痉风痉妊娠痫症儿晕儿风儿痉子冒胎风。指妊娠期间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四肢抽搐,少时自醒,醒后复发的病症。多因平素肝肾阴虚,孕后阴血益虚,阴虚阳亢,导致肝风内扰,虚火上炎,引动心火,风火相扇所致。治宜平肝潜阳滋阴清热。方用羚羊角散,或天麻钩藤汤。若痰涎壅盛,喉中痰鸣,目吊口噤者,治宜清热涤痰,上方加竹沥胆南星;若抽搐不止,昏不识人者,配合针灸急救,抽搐不止,针曲池承山太冲;昏不识人,针人中内关百会风池涌泉牙关紧闭,针下关颊车

猜你喜欢

  • 证名。呕吐之一种。呕吐一般有声有物,若有物而无明显呕声,则称为吐。《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无声,名曰吐。”详呕吐条。

  • 李汝化

    【介绍】:见李可大条。

  • 简明中医学

    书名。①河北新医大学医教部编。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常用中草药简介、常见证候、疾病的治疗共三部分。书中对病证的分型比较简括,治疗选方切于实用,并收集了各地的一些医疗经验和单方验方。1971年由人民卫生

  • 睑发

    病名。多因气血虚衰,毒邪入侵而发。清·徐春泉《外科选要》:“其疮发于眼下睑上四白穴、巨髎穴。”古人认为疮色似葡萄,形渐大或生子母疮者,为危重之症。治宜托里清热消毒,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 瘭疽

    病名。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蛇瘴、虾眼、南方称著毒。由外伤染毒入于肌肤筋骨所致,或脏腑火毒凝结而成。其证随处可生,好发于手、足指端。《外科大成》卷四:“瘭疽……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

  • 油桐果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油桐子,详该条。

  • 惊癖

    病证名。指小儿因惊而成的癖疾,惊、癖并存之证。其癖系由惊气与痰涎相搏所致。盘旋胁间,或在左,或在右,常作惊啼。治宜涤痰化癖。用礞石滚痰丸。

  • 真实假虚证

    证名。指病邪盛实,反现虚弱的假象。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神志沉默,身寒肢冷,目睛昏花,脉沉伏或沉涩等。《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至如至实有羸状,误补益疾

  • 核桃虫

    见《药材学》。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 倪涵初治痢第一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初起第一方。黄连、黄芩、白芍药、山楂肉各一钱二分,枳壳、厚朴、槟榔、青皮各八分,当归、地榆、甘草各五分,红花(酒炒)三分,桃仁一钱,木香二分。水煎,空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