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鸢尾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即趺蹶。详该条。
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干涩,详该条。
【介绍】:东汉时期针灸医生。是涪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师。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治法术语。衰,削弱病邪之意;属,指寒热阴阳的属性。即针对证候的属性,采用相应的药物以削弱病邪。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温治凉,以凉治温等。《素问·至真要大论》:“寒热温凉,衰之以属。”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