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上巨虚,见该条。
证名。指胁肋部胀满。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可由气滞、痰凝或少阳受邪所致。《诸病源候论·诸饮候》以痰饮停积,可致两胁胀满。《类经》十七卷:“少阳者,相火之气也,其合肝胆,其主筋,其脉行于胁肋,故少阳
书名。清·凌奂撰。作者得其师吴古年之《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之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其分类仍沿袭《本草分队》之旧,按脏腑列十一部(队),各部又分温凉补泻,以猛将
详见汗条。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五色丹。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串雅内编》卷一方。人参、柴胡、当归、菖蒲、生酸枣仁、半夏各一两,甘草、郁金、神曲、天南星各五钱,白芍药四两,附子一钱,茯苓三两。水煎服。治精神痴呆,抑郁不舒。本方早见于《石室秘录》卷三,名救呆至神汤
见《医垒元戎》。即杏子汤第一方。见杏子汤条。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鲎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