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猴疳。新生儿臀部发红,重者蔓延全身,甚则皮肤发红,随即大片皮肤脱落。《保婴易知录》:“猴疳者,状如圆癣色红,从臀而起,渐及遍身,四周皮脱,中露赤肉,若猴之状,乃胎中毒邪,蓄于肾脏所发。”内
【介绍】:清代医家。字参岐。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曾对龚廷贤所纂辑的《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一书加以编录。
【介绍】:见程式条。
书名。3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第一分册为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第二分册为药物筛选方法;第三分册为新技术的应用。197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见《草药手册》。即泥鳅,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产难。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多因气滞、气虚、血滞等原因所致。杨子建《十产论》中伤产、催产、冻产、横产、倒产等均属难产范围。
出《灵枢·五色》。即子宫。《类经》卷五《色藏部位脉病易难》注:“子处,子宫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故称。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