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病证名。本症多因脾胃被水湿所侵,或过伤乳食,或外感风寒暑湿邪气,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致;也有因体质虚弱,突受惊恐,影响气机升降失调;或因多食瓜果生冷,过服寒凉之药,以致耗损元气脏腑虚寒;或因病久脾虚脾阳不运等,均可引起腹泻。临床证候分类颇多:①元·朱震亨《幼科全书》谓其证有五,即寒湿、热湿、风湿、湿伤元气下陷食积。②《婴童百问》分冷泻热泻、伤食泄、惊泄。③《古今医统》谓“泄泻乃脾胃专病,凡饮食、寒、热三者不调,此为内因,必致泄泻;又经谓所论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伤湿,皆为外因,亦致泄泻”。④《证治准绳·幼科》:“论泄之原,有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泄、风泄脏寒泻疳积酿泻。”⑤《幼科发挥》:“泄泻有三,寒、热、积也。”又谓:“《难经五泄之论甚详,予论大肠泻小肠泄大瘕泄,则易明。予论脾泻、肾泻,则难分晓也。”⑥《幼幼集成》:“泄泻有五,寒、热、虚、实、食积也。”⑦《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伤乳食泻、中寒泄火泻惊泻脐寒泻脾虚泻、飧泻、水泄辨证应抓住病因,分清寒热虚实论治。

猜你喜欢

  • 尚药局丞

    后齐医官职称。尚药局中局丞2人,为局内高级官职。

  • 缠喉急痹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缠喉风。详该条。

  • 苏冰滴丸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苏合香、冰片。滴丸剂,每丸50毫克,每服二至四丸,一日三次;发病时可即刻吞服或含服。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冠心病心绞痛。

  • 小儿药证直诀

    书名,又名《钱氏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真诀》,3卷。宋·钱乙撰,宋·阎孝忠编集,书成于1119年。本书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卷上为脉证治法

  • 骨节疼烦

    证名亦称骨节烦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多由风湿相搏、或邪伤营卫、或邪热犯肾、

  • 燥化阳明

    运气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阳明属燥金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 三黄丹

    《外科传薪集》方。大黄三两,黄柏一两,黄连三钱,煅石膏二两,炉底灰少许。为细末,黄连水调敷患处。治风毒黄水疮。

  • 癫狂

    ①病名。出《灵枢·癫狂》等篇。指精神错乱的一类疾病。《难经·二十难》:“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癫属阴,多偏于虚,患者多静默;狂属阳,多偏于实,患者多躁动。但癫病经久,痰郁化火,可以出现狂证;狂病延久,

  • 寒结胸

    结胸证之一。即寒实结胸。《伤寒论大全》卷二:“懊憹满闷,身无热者,寒结胸,三物白散。”详寒实结胸条。

  • 月食疮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