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平胃散

平胃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

药方名称平胃散

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

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平胃散

药方名称平胃散

别名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处方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甘草30克(炙黄)

制法上药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猜你喜欢

  • 加味青木香丸

    药方名称加味青木香丸处方青木香丸300粒,白丁香10粒,小酒曲2钱。制法上为末,入巴豆3粒,更研和令匀,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糍糕伤脾,噫醋不食,心腹作痛。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生姜

  • 防风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防风丸药方名称防风丸处方防风(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朱砂(研,为衣)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以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主风痰郁热上攻,头痛

  • 二参汤

    《医学人门》卷八:二参汤药方名称二参汤处方柴胡麦门冬人参玄参甘草各等分草龙胆用量减半功能主治主痘疮壮热,经日不除。用法用量水煎服。热退即止。摘录《医学人门》卷八《外科大成》卷三:二参汤药方名称二参汤处

  • 葫芦花汤

    药方名称葫芦花汤处方葫芦花不拘多少(八月采,阴干)。功能主治令小儿痘疮或不出,纵出亦稀少。主用法用量入除夜蒸笼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洋参保肺丸

    药方名称洋参保肺丸处方罂粟壳120g五味子(醋炙)30g川贝母60g陈皮60g砂仁30g枳实60g麻黄30g 苦杏仁60g石膏30g甘草60g玄参60g西洋参粉45g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 橘子仁汤

    《朱氏集验方》卷一:橘子仁汤药方名称橘子仁汤处方橘子仁当归萆薢独活肉桂木猪苓防风附子草乌杏仁赤芍药甘草厚朴麻黄没药羌活地黄川乌川芎茴香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风湿腰脚疼痛,服诸药不效者。用法

  • 八正合四物汤

    药方名称八正合四物汤处方大黄(煨)、木通、滑石末、车前子、山栀仁、甘草(生)、当归梢、生地黄、赤芍药各等分。功能主治血痢,小便赤涩。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 淋浴海桐皮汤

    药方名称淋浴海桐皮汤处方海桐皮1两,地骨皮1两,黄耆1两,甘草1两(生用),黄连1两(去须),枳实1两,木香1两,乳香1两,狼牙1两,白芷1两,牛膝1两(去苗),白矾1两。制法上锉,捣令匀,分为6贴。

  • 银白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银白散药方名称银白散处方升麻、知母、甘草(炙)、白扁豆(炒)、山药、人参、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百病。用法用量如慢惊搐搦,用麝香饭

  • 加味豁痰汤

    《何氏济生论》卷四:加味豁痰汤药方名称加味豁痰汤处方陈皮、半夏、南星、枳实、山栀、黄芩、川连、石膏、桔梗。功能主治痰积胃痛。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5分,水煎服。摘录《何氏济生论》卷四《医学六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