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惛塞

惛塞

病证名。即神识模糊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皆由阴阳之气不足,致神识不分明。”

猜你喜欢

  • 小儿发痧

    病证名,见《寿世保元》卷八。小儿寒邪外束,气血内郁,引起发痧。其症似寒非寒,似热非热,四肢懈怠,饮食不思,容颜惨楚。如腹痛而手足冷者为阴痧;腹痛而手足温者为阳痧。治宜开通腠理,宣畅气血。用热水蘸搭臂膊

  • 冲气犯肾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必寒起,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能进。下之腹胀满,卒起头晕,食则清谷不化,心下痞,皆冲气犯肾,肾受其害,且肾主五液,汗

  • 棒棰

    见《辽宁主要药材》。为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冷涎

    六涎之一。多由“脾气不运,复因肝气所乘,伏而不动,停水滞谷”(《史载之方》)而成。其症可因怒而诱发。症见心前溃乱不快,闷倒不省人事,四肢渐次发冷等。治宜温化痰涎。用青州白丸子。

  • 热疟

    病名。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阳明经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参见足阳明疟条。

  • 中脏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即“邪入于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证情最重者。症见猝然昏迷,不能言语,唇缓不收,口角流涎等。《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神昏

  • 程式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心源。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著有《医彀》一书。

  • 痘疹定论

    书名。4卷。清·朱纯嘏撰。刊于1713年。卷1~3论痘疮,作者师法聂尚恒《活幼心法》的治疗原则,对痘疹的病理、诊断、症状及治法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介绍了用人痘接种预防的历史和方法;卷4论麻疹证治。书

  • 幼科三种

    儿科丛书。指《幼科痘疹金镜录》、《幼科铁镜》和《小儿推拿广意》三书的合刊本。各详该条。

  • 初生口噤

    出《全幼心鉴》。即脐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