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拯阳理劳汤

拯阳理劳汤

医宗必读》卷六方。原名新定拯阳理劳汤,又名拯阳汤救阳理痨汤黄芪(酒炒)、人参各二钱,肉桂(去皮)七分,当归(酒炒)一钱五分,陈皮(去白)、白术(土炒)各一钱,甘草(酒炒)五分,五味子四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治劳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若烦热口干,加生地黄;气浮心乱,加丹参酸枣仁咳嗽,加麦门冬;挟湿,加茯苓苍术;脉沉迟,加熟附子;脉数实,去肉桂,加生地黄;胸闷,倍陈皮加桔梗;痰多,加半夏、茯苓;泻泄,加升麻柴胡;口干,加葛根;夏月,去肉桂;冬月,加干姜

猜你喜欢

  • 内至阴

    经外奇穴名。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位于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

  • 雀目昏睛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雀目。详该条。

  • 气虚则寒

    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 脊内俞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中膂俞。见该条。

  • 寅门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寅门穴,从鼻头直入发际,度取通绳,分为三断,绳取一分,入发际,当绳头针。是穴治马黄黄疸等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于前正中线入发际1.8寸。主治黄疸等。沿皮刺0.3~0

  • 新编针灸学

    书名。鲁之俊编。本书是根据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学习针灸的讲稿编成。书中简要介绍了针灸的理论和方法,全身主要针灸刺激点(穴位)的部位、主治及一些常见病的刺激点等,末附某部军医的治疗效果统计表。1950

  • 妊娠药忌

    怀孕期中,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一般不得使用或慎用,称妊娠药忌。大致有以下几类:1)植物药类:①毒草类:乌头、附子、天雄、侧子、野葛、羊踯躅、南星、半夏、大戟、芫花、常山。②破血药类:牛膝、

  • 重订通俗伤寒论

    见通俗伤寒论条。

  • 泻白-物汤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 水府

    即膀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