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控涎丹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

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活人方》卷六: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黑丑3两(生熟各半),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白芥子1两,朴消3钱,生矾2钱5分,熟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

制法白萝卜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涤除痰癖伏饮。主男妇素有停痰积饮,隐伏于两胁之下,腰肾肠胃之间,远年则随气走注,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气犹旺者。

用法用量空心姜汤吞服1钱。

摘录《活人方》卷六

丹溪心法》卷四: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渐加至1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玉案》卷三: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大戟2两,白芥子2两,瓜蒌曲2两,薄桂3钱,全蝎8个,雄黄2钱,朱砂2钱。

制法上为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猜你喜欢

  • 归耆止血汤

    药方名称归耆止血汤处方当归、黄耆、蒲黄(半生半炒)、香附、桂心、熟艾、白术、地榆(炒黑)、黄芩(炒黑)、炙草、川芎。功能主治祛客寒,温经血。主妇人因感风冷,余经留滞血海,经行后己止5-6日,忽然暴崩。

  • 麝香天麻圆

    药方名称麝香天麻圆处方紫背干浮萍草(去土)四两,麻黄(去根.节)二两,防风(去芦.叉)、天麻(去芦.郓州者佳),各一两。已上四味,依法事持了,碾为细末。没药(别研极细)、朱砂(研.飞),各二两。安息香

  • 柴胡紫苏饮

    药方名称柴胡紫苏饮处方柴胡、连翘、苏子、川楝、青皮、苍术、玄胡索、泽泻、猪苓、赤芍药、木香。功能主治内素有热,偶为外寒所束,致患假寒疝,脉左尺弦洪,挟湿洪弦而缓,挟风浮弦,按之洪缓;由七情所致(疒颓)

  • 白僵蚕丸

    《直指小儿方》卷二:白僵蚕丸药方名称白僵蚕丸处方牛胆制南星6克 白僵蚕(炒)地龙干五灵脂全蝎(焙)各3克制法上为末,水煮生半夏糊丸,麻子大。功能主治熄风化痰。慢脾风,痰盛不化,阳气未甚脱者。用法用量每

  • 薄荷馎饦

    药方名称薄荷馎饦处方紫薄荷(新者)1握(捣取汁),面4两。功能主治反胃,朝食暮吐。用法用量上药和作博托,煮熟,空腹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 二气香薷饮

    药方名称二气香薷饮处方香薷(净叶)2两,黄连(去须)2两,厚朴2两,生姜4两。功能主治一切暑毒。用法用量上先将生姜取汁,同黄连、厚朴于银瓷器内罨1宿,炒令厚朴紫色为度,于银瓷铫内,以水1碗,煎至8分,

  • 近侍汤

    药方名称近侍汤处方缩砂仁2两,丁香1分,甘草3钱,盐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和脾胃。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服。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 阑尾2号

    药方名称阑尾2号处方红藤、三颗针、大黄(后下)、丹皮、川楝子、芒消(冲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攻下。主阑尾炎已成脓,或轻度破溃穿孔者。摘录《新急腹症学》

  • 调荣养卫汤

    药方名称调荣养卫汤别名调营养气汤处方人参8分,黄耆8分,当归8分,羌活8分,防风8分,白术8分,陈皮8分,柴胡1钱,地黄1钱,甘草3分,细辛3分,川芎7分。功能主治劳力感寒症。因内伤气血,外感寒邪,致

  • 金英酒

    药方名称金英酒处方金银花(连茎叶)4两,蒲公英4两。制法捣烂取汁。功能主治吹乳成块。用法用量黄酒热服,盖暖出汗;仍将滓敷患处。摘录《仙拈集》卷三